營養師專欄
慢性發炎的保護手冊
說到「發炎」,也許您很快就會聯想到「紅、腫、熱、痛」等「急性發炎」的症狀,這是因為我們的組織受傷或被外來物攻擊破壞,身體所產生的保護性反應,它讓我們警覺到身體正備受威脅,我們就會知道應該要去看醫生、擦藥,或是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。
還有另外一種發炎叫做「慢性發炎」,它是延遲性、持續性且全身性的發炎,免疫細胞一直不斷重複的招募、增殖、分化、遷移等,持續釋放細胞激素引起發炎反應。2004年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以聳動標題寫到「秘密殺手!發炎與心臟病、癌症、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驚人關連性!」,而至今也有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了慢性發炎與許多疾病、老化、肥胖是有關的。
慢性發炎的症狀與急性發炎來比通常較為輕微且多樣,全身都有可能發生,所以不容易被察覺。但慢性發炎就如同身體的星星之火,若沒有滅掉將會繼續延燒,最後引發全身更大的傷害。

慢性發炎的警訊:
□ 不明原因皮膚起紅疹或發癢
□ 經常打噴嚏、鼻子癢、鼻塞、氣喘、流鼻水、眼睛癢
□ 自體免疫疾病
□ 慢性腸胃疼痛或不適
□ 手掌、手腕、關節、腳踝有慢性疼痛或腫脹
□ 經常膀胱或泌尿道感染
□ 經常感覺到疲勞、頭痛或失眠
□ 體重過重或肥胖
□ 糖尿病、動脈硬化、中風、心血管疾病
□ 罹患癌症
□ 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
□ 經常因為細菌感染而服用抗生素
□ 有定期服用消炎止痛藥
□ 喜歡吃甜食或含糖飲料
□ 經常吃油炸食物、燒烤、速食

如何對抗慢性發炎:
急性發炎,透過消炎止痛藥可以很快達到緩解疼痛和消炎的效果,但慢性發炎的機制又比急性發炎來得更複雜,可能無法透過單一藥物就能改善。且當我們經常習慣以藥物來處理發炎時,「發炎反應」這個人體自然的防禦本能長期被抑制,最終將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衡及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。
再者,許多慢性發炎的起因都是來自於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若這部分源頭沒有解決,慢性發炎還是會一直發生。因此,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,平時採取「抗發炎飲食」以及「抗發炎生活習慣」,才是預防及改善慢性發炎的根本解決之道。

抗發炎飲食這樣吃:
1. 熱量控制得當
攝取過多熱量會造成肥胖,肥胖就是慢性發炎的原因之一。在適當的範圍內控制熱量,減少食物的攝取量,體重過重者建議每餐吃六分飽就好,而體重標準者則建議每餐吃七分飽。
2. 增加Omega-3好油
現代人外食機會多,經常攝取精製過後的油脂 (例如:大豆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),使得飲食中Omega-6脂肪酸的比例偏高,Omega-6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,導致慢性發炎。
相反的,Omega-3脂肪酸經由代謝後可產生抗發炎的前列腺素,因此建議,多攝取含Omega-3的食物,例如:鯖魚、秋刀魚、鮪魚、鮭魚、海藻、堅果、亞麻籽、亞麻仁油、紫蘇油,每天可攝取1湯匙堅果,並且多以魚類來取代紅肉。

3. 吃原態食物
過於精製加工的食物通常膳食纖維含量少,攝取後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,長期處於高血糖的情況下也會增加發炎反應。多選擇原態、少加工的食物,一來可以減少攝取到人工添加物的機會,二來也較有助於維持血糖的穩定。例如:澱粉類食物來源可選擇糙米、五穀飯、藜麥、燕麥…等全穀類或地瓜、山藥、南瓜…等根莖類,都會比起精製的白飯和白麵包來的好,當然,也要避免攝取精製糖。
4. 彩虹蔬果抗氧化
蔬菜水果當中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、抗發炎的作用,且研究發現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類黃酮…等營養素有助於抑制發炎的源頭NF-κB (促發炎轉錄因子),以上所說的這些營養素,都存在於各種顏色豐富的蔬菜和水果當中。
5. 辛香料抗發炎
不少辛香料也有助於抑制NF-κB,例如:薑黃當中的薑黃素、大蒜、辣椒、薑、羅勒、迷迭香、丁香、孜然、茴香、八角…等。

6. 維生素D平衡免疫
足夠的維生素D有助於調節免疫細胞功能,避免免疫系統低下 (易感染) 與反應過度 (自體免疫疾病),減少發炎反應。奶類、肝臟、蛋黃、魚類…等是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,我們也可以經由曬太陽來獲得維生素D。
7. 遠離過敏原食物
慢性食物過敏是常見的慢性發炎原因,但由於其過敏症狀不像急性過敏一樣顯著,所以很容易被忽略。
8. 採取低溫烹調
再好的食物但用錯了烹調方式也有可能會促發炎。多利用低溫的烹調方式來減少食物成分的裂變,例如清蒸、水煮、水炒…等。

抗發炎生活習慣這樣做:
□ 維持理想體重不過胖
□ 適度且規律的運動
□ 良好的睡眠品質
□ 適當的抒壓方式
□ 擁有愉快的心情
□ 學習正念 (Mindfulness) 時時刻刻留心覺察
私房小廚 X 陳怡錞 營養師